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新观察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1
  • 作者:尹崇玉;高林志;邢裕盛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出生年:1948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震旦纪;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动物胚胎;化石库
  • 起始页:145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9872002);科学技术部“九五”专项(编号95-专-01-3-3;G99-A-05a)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2000077700)的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程裕淇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geoview@public.bta.net.cn
  • 卷:75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3141
摘要
我国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微体化石。对于它们的生物亲缘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动植物之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2、4、8、16等几何级数增长的细胞特征,根据化石的大小、细胞排列方式和表面纹饰可与现生甲壳类动物的胚胎比较,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动物胚胎化石。但另一些学者却持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它们不是动物胚胎化石而是绿藻门团藻类。本文主要依据最近通过醋酸浸解法在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期含磷地层发现的大量球状实体化石的观察与研究,同时结合相同层位岩石薄片所发现的大量同类化石微细结构的对比。特别是把磷块岩中的化石与燧石中发现的化石详细比较,对一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归属和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不同门类,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好的晚新元古代磷酸盐化的化石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