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用GPS测量结果研究华北现今构造形变场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张华;李延兴;郭良迁;张中伏
  • 单位1: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华北地区;GPS速度场;构造形变;应变场;动力学分析
  • 起始页:40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4209);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人才培养基金
  • 刊名: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
  • 主编:李强
  • 地址:武昌小洪山
  • 邮编:430071
  • 电子信箱:jgg09@public.wh.hb.cn
  • 卷:24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63.06 208-17
  • 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核心期刊;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测绘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用华北及邻区近十多年GPS测量结果和欧亚板块的弹性运动模型研究华北地区的水平形变场和局部水平形变场,发现华北地区水平形变场存在比较一致的SE向运动,且运动方向绕顺时针方向逐渐旋转,从西向东运动速率逐渐增大。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和鲁东-黄海地块的运动速率分别为4.8mm/a、5.0mm/a、5.2mm/a,运动方向分别为SE50°、40°、35°。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和鲁东-黄海地块的局部形变方向分别为SE方向、SSE方向和ssw方向,而华北局部形变场的形变速率大约为水平形变场的50%。应用地块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模型计算了华北主要断裂带两侧的相对运动和各地块内部的主应变场。华北EW向和NWW向断裂基本上为左旋走滑型,滑动速率从东向西逐渐减小;NNE向和NE向断裂基本上为右旋走滑型,从北向南滑动速率逐渐减小。华北地区应变场的基本格架是NEE-SWW方向压缩与NNW-SSE方向扩张,主压应变率从西向东逐渐增大而主张应变率从西向东逐渐减小。根据全区水平形变场与应变场的基本特征推测,华北地区构造运动与形变的主要驱动力为:青藏高原NE方向的推挤力,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对华北地壳产生的西向推挤力,以及地壳上隆所产生的NW-SE方向的扩张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