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层序生物地层学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应用及展望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杨平;邓奎;刘学会;秦恩朋;余水生;刘桂花
  • 单位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68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上油砂山组:下油砂山组;下干柴沟组;基准面旋回;层序生物地层单元;柴达木盆地
  • 起始页:00561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07-01Z-01-02)。
  • 刊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0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主编:王庭斌
  • 电子信箱:oil-gasgeology@pepris.com
  • 网址:http://ogg.pepris.com
  • 卷:31
  • 期:5
  • 期刊索取号:P450.6167-1
  • 核心期刊: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成东1井和成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连井等时对比发现,下干柴沟组下段标志性的“红层”顶界由西向东时代变新,反映了在基准面旋回的波动过程中湖泊范围随时间由西向东的扩大。在乌南地区,进一步将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与地震地层相结合,在标准化石的约束下建立了该区层序生物地层格架,为柴西南地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标准。研究认为,古生物、地震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是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并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良好途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