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沿海常见棘毒鱼类的毒性研究——日本鬼鲉背鳍棘中的毒腺结构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9
  • 作者:刘晓萍;于业军;张克凌
  • 单位1:青岛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 出生年:1957年
  • 学历:硕士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日本鬼鲉;毒腺;结构
  • 起始页:597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270645号;山东省教育委员资助项目,J91K01号。
  • 刊名:海洋与湖沼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 主编:秦蕴珊
  • 地址:青岛市南海路7号
  • 邮编:266071
  • 卷:30
  • 期:6
摘要
于1996年6月—1997年6月,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鲉,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背鳍棘中毒腺的形态结构,研究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背鳍的毒腺呈梭形,位于背鳍棘背外侧的两纵沟内,有结缔组织包绕。在毒腺内发现两种类型的细胞:Ⅰ型细胞的胞质为均质状,单核;Ⅱ型细胞胞质内充满颗粒,未见细胞核。两种毒腺细泡均呈多边棱柱体,呈辐射状排列。Ⅰ型细胞胞质电子密度中等,有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细胞内仅见少而散在分布的线v体和头状结构;Ⅱ型细胞为许多及电子密度不同的颗粒状物质。腺体内下方的组织内有一种小细胞,其胞质内含有溶体样结构,其内涵物与Ⅰ型细胞胞质类似。提示该毒腺的细胞不同于乳动物的分泌细胞。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