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36Cl研究灰岩侵蚀速率的理论与方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2
  • 作者:万军伟;刘存富;王增银;晁念英;王佩仪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64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灰岩表面侵蚀速率36 Cl;AMS
  • 起始页:173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172103)。
  • 刊名: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主编:王亨君
  • 地址:武汉市喻家山
  • 邮编:430074
  • 卷:27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6179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从理论上研究了方解石中36Cl的5种起源:(1)近地表Ca散裂和散裂成因的中子捕获;(2)由Ca产生的负μ介子捕获;(3)负μ介子捕获以后的中子发射;(4)由快μ介子引起的光致蜕变反应产生的中子;(5)由U裂变和(a,n)反应产生的中子。论述了36Cl在灰岩深度剖面上的4个分布特征:(1)36Cl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2)深度能够自然地区分由不同生成反应形成的36Cl贡献;(3)为了把测量的36 Cl浓度与Ca的μ介子捕获及在35Cl上μ介子产生的中子捕获区别开来,样品必须具有一定N(Ca)/N(Cl)比值的范围;(4)甚至在最干旱条件下,灰岩的侵蚀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在稳定状态下起重要作用。详细描述了36 Cl的采样方法和AMS分析技术。研究了测定灰岩侵蚀速率的数学模型,并且对一些灰岩表面侵蚀速率作了评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