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盐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温小虎;仵彦卿;苏建平;张应华;刘发民
  • 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下水;盐化特征;机理;额济纳盆地
  • 起始页:836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项目(90102003);面上基金项目(10572090)资助
  • 刊名:中国沙漠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编:王涛
  • 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260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CAIedit@ns.lzb.ac.cn
  • 网址:http://ZGSS.chinajournal.net.cn
  • 卷:26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22.06 141-1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分析额济纳盆地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盐化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额济纳盆地地下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潜水的盐化自沿河主要补给区到蒸发排泄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由河流主要补给区向北和向东西两侧,至居延海,进素土海子和古日乃湖中心洼地地下水,地下水由淡水,逐渐过渡为微咸水、中度咸水及极度咸水、盐水;承压水属于微咸水。依据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的比值特征的分析结果,控制本区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因素为硅酸盐矿物溶解和蒸发-沉积作用,硅酸盐矿物溶解主要发生在沿河的地下水补给区;蒸发-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水径流-排泄区。深层地下水埋藏较深,蒸发的作用大大减弱,因而含盐量少,水质较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