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的区域构造控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骆丁;肖渊甫;湛龙;张林
  • 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中生代;红层建造;新构造运动;抬升侵蚀;丹霞地貌;中国东南部
  • 起始页:147
  • 总页数:7
  • 刊名: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8
  • 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 主编:王勇
  •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学府路56号
  • 邮编:344000
  • 电子信箱:ecutxb@263.net
  • 网址:http://HDDZ.chinajournal.net.cn
  • 卷:33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6 845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重点期刊;江西省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地质文摘》核心期刊;《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入网期刊;“INIS ATOMINDEX”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地质文摘》核心期刊
摘要
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区,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城的大陆边缘活动带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奠定了丹霞地貌造形成景的岩石地层基础;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南岭和武夷山脉等构造山地。紫红色砂砾岩建造在强烈的流水切割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发育了一大批极具观赏价值的丹霞地貌,构成了武夷山丹霞地貌密集带等区域性的重要旅游景观资源,从燕山期岩石地层建造到喜山期改造成景,区域构造作用始终是主导性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