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中横波的识别与应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卫小冬;赵明辉;阮爱国;丘学林;夏少红;朱俊江;黄海波
  • 单位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海底地震仪(0BS);转换横波;纵横波速比;南海中北部
  • 起始页:72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科技部“973”项目(2007CB411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6035;4077602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 (LYQY2007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700419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Q05-04)
  • 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编:张偲
  • 电子信箱:jto@scsio.ac.cn
  • 网址:http://jto.scsio.ac.cn;http://www.jto.ac.cn
  • 卷:29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26.06842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转换横波震相。本文以OBS8和OBS10台站的数据为例,说明了横波识别的方法,并在拟合好的P波速度模型基础上,利用Raylnvr软件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了射线追踪,确认了PwSs3、PgSs3、PmS等几组转换震相,计算了这两个站位下的波速比和泊松比。根据OBS2006-3测线下地壳高速层的P波速度(VP=7.20—7.25km·s-1)、S波速度(Vs=4.20—4.23km·S-1)、泊松比(0.24)等参数,初步推断下地壳高速层是由上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形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