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隆起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三叠系油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赵墙丹;杨县超;武富礼;时保宏
  • 单位1:西安石油大学
  • 出生年:1952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隆起构造;三叠系;油藏类塑;分布规律;陕北斜坡;鄂尔多斯盆地
  • 起始页:648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3CB2146000)资助的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geovew@public.bta.net.cn
  • 卷:80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3 141
摘要
传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隆起构造不发育,因此构造因素对该斜坡三叠系延长组泊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控制作用,其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然而,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钻井密度的加大(其目前井距一般已达100~200 m 左右) ,根据钻井资料进行的高精度构造编图研究发现,陕北斜坡隆起构造特别是低幅度的隆起构造实际上比较发育,且其类型主要为鼻状隆起,完整的穹隆构造较为少见且规模较小。就成因而言,一般规模较大、继承性好的隆起构造多与基底隆起有关,而小型隆起构造可能主要为差异压实成因。而且,隆起构造对三叠系延长组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鼻状隆起构造附近,油气通常最为富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