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黑龙江杂岩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黑龙江杂岩带位于佳木斯地体西缘,为佳木斯地体向西与松嫩地体之间俯冲、拼贴、碰撞而形成的高压变质带。 黑龙江杂岩沿牡丹江断裂分布,其构造‐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等显示其为佳木斯地体向松嫩地体俯冲拼帖的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目前保存下来的杂岩带应为大规模增生楔仰冲到佳木斯地体之上的残余部分。 88颗碎屑锆石的全部样品SHRIMP U‐Pb年代学测试结果显示三个主要年龄区间:170~220 Ma,峰值年龄为183、240~338 Ma,峰值年龄为256、450~520 Ma,峰值年龄为470 Ma。而28个碎屑锆石谐和年龄的年龄谱为两组:240~338 Ma,峰值年龄为256、450~500 Ma,峰值年龄为470 Ma。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分析得到,240~338 Ma峰期年龄为256 Ma的年龄应代表黑龙江杂岩主体岩石的沉积年龄上限;而450~500 Ma的年龄谱对应于佳木斯地体的基底变质岩年龄,显示佳木斯地体的基底变质岩曾为黑龙江杂岩的物源 区;而170~210 Ma,峰期年龄为183 Ma的不谐和年龄应为受印支期—早侏罗世构造热事件的扰动年龄,与该区变质单矿物的Ar‐Ar年龄相一致,应代表了该区陆‐陆碰撞的时代。上述年龄为黑龙江杂岩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年代学制约,即黑龙江杂岩的原岩成岩时代上限为早三叠世,佳木斯地体向西的俯冲时代主体为印支期,而陆‐陆拼贴及碰撞过程主要为晚印支期并可能持续到早侏罗世。这些结果将为揭示我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的年代学格架以及三叠纪古亚洲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和转换的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新的基本地质事实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