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系统的全新世演化
详细信息   
摘要
红河三角洲位于南海北部湾(东京湾)西岸,全新世期间由红河排放的沉积物形成。从三角洲平原开始上游的河流沉积盆地不大。三角洲平原包括那些在高海平面2~3 m期间(6~4 cal.kyr B.P.)所形成的潮/红树林滩和滩脊滨海平原,滩脊形状为平直形到杂状形,分别位于三角洲平原向陆和向海的两侧。三角洲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分析与沉积物排放和海平面变化相关的河口动力地貌的机会。在该文中,采用1999~2001年从三角洲平原采集的七根30~70 m长的沉积物岩芯和从岩芯沉积物中获得的l01个放射性碳年龄论述了红河三角洲系统的全新世演化和河口动力地貌。 从七根岩芯沉积物的分析,末次盛冰期以来形成的下切谷充填物按升序可被划分为由砾石质沙和斑杂粘土组成的河流沉积物,包含贝壳和木质碎屑受潮流影响的河口沉积物,以及由潮流沙和泥堆积物组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其中沙和木质碎屑的含量向上增加。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在砾石质杂沙粘土界面处可识别出一个海进面,在河口—三角洲沉积物界面处可识别出最大的海泛面。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年龄记录分别为15、15~9和9~0 cal.kyr B.P.。 在过去的9 kyr期间,红河排放的沉积物主要堆积在下切谷并在河口增加进积。河口进积从湾头向海湾,它的形态也从漏斗形(9~6 cal.kyr B.P.)转变到平直形(6~2 cal.kyr B.P.)最后到朵状形(2~0 cal.kyr B.P.)。形态的转变从漏斗形转向平直海岸形被解释是与一个由潮控的湾头背景向一个浪控的开阔海岸背景的水文状态转变有密切的关系。6 cal.kyr B.P.时期海平面上升的停止可能对河口地貌形态的变化起的作用较小,因为当时加积速率从22 m/yr减少到4 m/yr,而不是增加。河口形态由平直形转变为朵状形,主要是因为由于红河上游河段人为采伐森林导致红河沉积物排放由17~27百万t/yr(9~2 cal.kyr B.P.)增加到49百万t/yr(2~0 cal.kyr B.P.)而引起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