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东北部基底卷入型褶皱的形成机制探讨——以西宁盆地小峡背斜为例
详细信息   
摘要
青藏高原东北部小峡背斜是一个新生代发展起来的基底卷入型背斜。研究表明背斜的形成经历了三次重要变形,新生代早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约49~29 Ma),造成了西宁盆地顺时针旋转,在此变形中,背斜基底早期发育的北西向断层以及新生断层开始右行斜滑,造成了小峡地区盖层轴向北西向褶皱的形成,基底与盖层的变形类似Trishear型褶皱机制。新生代中期由于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在基底中形成一系列左行斜冲断层,在新生代晚期(14~5 Ma),由于西宁盆地南北缘强烈的左行走滑运动致使盆地基底早期北北东向断层和新生的R’断层活动,导致了目前的小峡背斜主体的形成,构造研究表明,这些透入性北东向断层的活动使得基底变形宏观上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背斜基底变形以断层活动为主,而盖层属于以横弯作用控制的被动褶皱变形。小峡背斜的形成表明,基底早期断层是控制背斜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原下地壳的增厚可能与该类型的褶皱形成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