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贵州东南部喀斯特汞金矿带苔藓植物及其重金属富集特征
详细信息   
摘要
贵州东南部的三(三都)—丹(丹寨)汞金矿带是以喀斯特地质为背景,以卡林型汞金矿为主的多金属矿带。长期汞矿的开采和冶炼,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通过对矿带上各种典型生境苔藓植物标本的采集、整理及鉴定,共发现了苔藓植物13科26属58种,其中丛藓科和真藓科为优势科。对汞金矿带上占优势的南亚石灰藓Hydrogonium consanguineum、狭网真藓Bryum algovicum、小石藓Weisia controversa、刺叶真藓Bryum lonchocaulon、皱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crispulum、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亮叶绢藓Entodon aeruginosus和黑扭口藓Barbula nigrescens等8种苔藓及基质的Cd、Pb、Cu、Zn、Ca、Mg、As、Hg等8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8种苔藓体内元素含量最高是Ca,其次是Mg,最低的是Cd。Hg‐Zn(P<0.01)存在极显著正相关;Hg‐Pb(P<0.05)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As‐Cd(P<0.05)则存在显著负相关。应用富集系数分析,表明了矿带上8种苔藓对Cu均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小石藓对Hg、Cd、Cu、Zn等4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狭网真藓对Hg、As、Cu、Pb等4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于1,表明这两个物种对汞金矿带上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矿带上生态恢复、矿区综合治理的适宜物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