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追踪地质时期的浅海红层——以上扬子区志留系下红层为例
详细信息   
摘要
海相红层在我国地质记录中颇为常见,它的空间分布大致可归纳为大洋盆地深水、远岸较深水和内陆棚浅水等3种类型。华南志留系主要发育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部、上部和罗德洛统上部3套海相红层。基于以往的工作,该文根据滇黔川湘鄂渝近百个县、200余个剖面或点的资料,追踪上扬子区下特列奇阶浅海红层(溶溪组及其部分相当地层,俗称下红层)的时空分布。这套红层为紫红与黄绿或蓝灰色相间的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在华夏古陆西北侧和滇黔古陆北侧尤为发育,一般近古陆者厚度大,远离者减薄至消失;古陆的存在是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由河流携带的大量含高价铁的细碎屑物是沉积物的来源,堆积在拥有氧化作用的近陆海底上,当时处于海退态势、海水局部淡化、缺乏上升洋流、营养物质贫瘠、有机生产量低、海盆下沉、沉积速率较快。它既与欧洲同期和华南奥陶纪的远岸较深水红层不同,更与藏南很深、很静、沉积速率很慢、环境稳定的白垩系大洋红层不一样。夯实生物地层基础,开拓岩石矿物、沉积、地球化学、古地理、古海洋、古气候、大地构造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对于揭示浅水海相红层广布期的地球系统演变是必不可少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