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陶瓷釉矿物学特征的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样品可归纳成白釉和棕釉两类,组成釉料的矿物成分基本一致。ESR研究结果表明:在白釉中的Fe3+处在两种配位体中,g=43的Fe3+处在四面体配位,而g=2的Fe3+则处在八面体配位,并以“游离态”存在于四(八)面体配位的晶格中。Fe3+大部分处在g=2的四面体位,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部分Fe2+氧化成Fe3+,使Fe3+含量增加。焙烧到1 300℃,使g=2的Fe3+游离出来被还原成Fe2+,导致g=2的Fe3+谱线消失,也有一小部分Fe3+转入八面体配位中,使g=43处的Fe3+谱线加强。白釉中的Mn2+超精细结构谱和电子空穴心谱,来自原料的杂质和矿物的辐射损伤,焙烧后Mn2+被氧化成Mn3+,无顺磁性,Mn2+谱线消失。电子空穴心谱,加温时发生了电子转移,被Mn2+、Fe2+等所捕获而谱线消失。棕釉是白釉中加入Cr2O3而成。棕釉生料只有一条g=2的Fe3+宽谱线,说明Fe3+只处在八面体配位晶格中,随温度的升高Fe2+被氧化成Fe3+,使谱线增加。(韩永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