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山南北麓中—新生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记录、物源体系分析与陆内盆山演化
详细信息   
摘要
大批量、原位高精度碎屑矿物同位素分析为盆地(盆山)动力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中生界及新生界露头剖面,重点通过13个(新补充4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的LA‐ICP‐MS分析,该文解析了其年代学、物源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等高分辨率信息,并开展了沉积记录与物源体系对比,探索了天山及其邻近盆地的表壳演化过程与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显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天山南麓碎屑锆石U‐Pb年龄构成相对单一,年龄偏老(峰值区间380~450 Ma),而同层位天山北麓碎屑锆石物源年龄构成总体宽泛复杂(160~470 Ma);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天山南麓碎屑锆石年龄构成复杂化(150~470 Ma),而天山北麓则趋于相对简单(但仍然保留250~430 Ma较宽范围);新近统以上,天山南、北麓主物源碎屑锆石年龄构成均趋向单一,即南麓年龄偏老(峰值区间380~460 Ma),而北麓偏新(峰值区间260~310 Ma)。可能说明山盆构造分异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中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平稳或渐弱,天山主分水岭位于南天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天山区域整体抬升剥露加剧,并伴随主分水岭相对北移;晚白垩世—古近纪相对较弱,而新近纪再度活跃并达到最强,南、北天山强烈隆升,分水岭各成系统。这也反映同期在欧亚板块南缘的一系列拼合‐碰撞作用中,拉萨、印度板块对天山地区陆内构造变形和改造作用效果明显,而羌塘块体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与晚侏罗—早白垩世拉萨板块碰撞事件相关的天山隆升导致陆内区域气候‐沉积演化的重要转折,但天山南北盆地局域气候‐沉积记录的分异在新近纪印度板块碰撞以前是有限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