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西万年银金矿床Ⅶ号脉原生晕特征与深部预测
详细信息   
摘要
文中主要对江西万年银金矿床Ⅶ号脉原生晕特征作了系统论述。因子分析结果表明,F1因子代表成矿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矿化,F2因子代表细粒硫化物阶段的银、金矿化,反映出该矿区具有一期金矿化,两期银矿化特点。矿区Ⅶ号脉由南西向北东发育三个原生晕带,其中Ⅱ号原生晕带表现出明显的反分带特征,由浅到深其轴向分带序列为Sn‐Au‐Cu‐Mn‐B‐Mo‐Ni‐F‐Ag‐Cr‐Hg‐Pb‐Zn‐W‐Bi,其尾部出现前尾晕共存,地球化学参数呈“降—升—降—升”振荡波动变化,均反映其深部有盲矿体的存在。对矿化规律研究表明,Ⅶ号矿体赋存于Ⅶ号构造破碎带内,并被其严格限制,厚矿体多呈不规则瘤状以雁列式近等距排布,往NE向深部侧伏延伸,侧伏角约45°~55°之间,厚矿体中心间距离大约在180~220 m之间。厚矿体以及Ag、Au品位与厚度乘积的高值区在矿区中部46~56 线区段-235 m深部以下均有明显延伸,为有利的构造及成矿指示标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区深部矿体预测立体模型,为矿区深部地质工作部署提供有效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