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北赤道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侧扫声纳特征和锰结核丰度的关系
详细信息   
摘要
克拉里昂和克利帕顿断裂带之间的深海区域(东北赤道太平洋)拥有已知全球大洋范围内最高丰度的锰结核。对韩国锰结核区内MRl(制图研究者1号,11~12 kHz)声纳图像和无缆抓斗数据的详细分析表明,侧扫声纳海底特征与锰结核丰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根据背散射强度和结核分布模式,识别出八种声纳相,这些声纳相可以解释为(1)火山成因的海山(相Ⅰ‐1);(2)深海丘陵的边界断层(相Ⅰ‐2和Ⅱ‐1);(3)火山成因的海山周边的熔岩流或火山碎屑流堆积(相I‐3和Ⅱ‐2);(4)深海丘陵顶部(相Ⅱ‐1);(5)深海丘陵之间的深海海槽(相Ⅲ‐1);(6)相对平坦区(相Ⅱ‐3和Ⅲ‐2)。相Ⅱ‐1(有薄层沉积物的深海丘陵顶部)和相Ⅱ‐3(有松散沉积物盖层的相对平坦区)为主的区域,锰结核发育良好。反之,由相Ⅲ‐1(有厚层沉积物的深海海槽)和Ⅲ‐2(有厚层沉积物的相对平坦区)组成的区域,锰结核的丰度较低。声纳相的分布和锰结核丰度的这种关系表明(1)长基线侧扫声纳的声学反射和某些地面实况数据的定性差别,对于适当时期大范围内的区域锰结核成矿分布评价是很有帮助的;(2)海底地形和沉积物厚度是控制锰结核的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