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普遍存在新石器时代以来成因不明的文化断层现象。经对上海县马桥遗址的4次发掘,研究其地层剖面、微古生物、孢粉及粒度特征,进行环境考古分析,总结出各时期沉积环境与全新世气候期的对应关系。马桥地区在大西洋期(4450-7450aBP)至少经历了内陆浅海→滨岸潮间带→滨岸潮上带→滨岸淡水湖沼环境;在北方亚期(2450-4450aBP)经历了干凉滨岸环境→洪灾积水湖沼和暖湿滨岸环境;在亚大西洋期(2450aB.P.以来)经历了洪涝湖沼环境以及伴有冷暖波动但整体呈现为暖湿的环境。该区成陆后曾经历3次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即良渚文化形成之前及末期,以及商周至唐代之间,由次形成3次明显的文化断层。这些文化断层主要是因较长时间的陆地洪灾引起积水湖沼所致,均与海侵无关。(渭川)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