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文章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和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前者的XCH4XCO2XH2O分别为0.14~0.34、0.11~0.59和0.64~0.31,温度变化为180~270 ℃,压力为180~560 Mpa,是晚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沿加里东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的塑性变形带大规模流动,并在该区形成了广泛的金矿化;后者的XCH4XCO2XH2O分别为0~0.12、0.18~0.25和0.79~0.69,温度变化为280~449 ℃,压力为80~230 MPa,主要与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中不少矿床还受侵入岩浆作用的影响,其沿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大规模流动,导致了该区造山型金矿的最终定位。上述两期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总体变化在1.4%~11.4%(NaCl)。压力‐深度换算结果显示,该文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表现出地壳强烈隆升过程,其最大隆升幅度达12 km。这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隆升的背景之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