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体中石榴石成因以及麻粒岩包体变质作用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根据石榴石不同的结构和化学特征,在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套旧州岩体中共识别出四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石榴石:岩浆型、转熔型、变质型和由于上升岩浆中溶解‐再沉淀机制导致的从转熔型向岩浆型转变的过渡型石榴石。由于含不同的微域矿物组合,麻粒岩包体被分为两类。根据微区矿物组合识别,变质期次确定和变质反应分析,结合矿物化学和相平衡模拟计算,得到了两类麻粒岩包体内不同矿物组合的温压条件。麻粒岩包体源区的温压条件为800~830 ℃和7.2~8.0 kbar,以含石榴石的矿物组合为代表,反映了源区部分熔融作用的晚期阶段。岩浆上升过程中石榴石或黑云母首先反应形成了Opx+Crd反应边组合,温压条件为810~860 ℃和4.6~5.2 kbar。花岗岩中岩浆型堇青石的形成也可能基本与此同期。进一步减压在850 ℃和3.1~3.8 kbar时形成了Spl+Crd组合。综合这些数据可以确定一条顺时针的PT轨迹以减压为主但伴随轻微的升温,随后为一个近等压冷却过程。这是由寄主花岗质岩浆上升和侵位造成的。该研究与有效的年代学资料相结合,暗示了花岗质岩浆和麻粒岩包体是下地壳源区部分熔融的结果,形成时代为250~260 Ma,可能受到了同期峨眉山地幔柱的热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