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藏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三叠纪磁性地层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该文对在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北坡土隆地区三叠纪地层剖面中采集的728件古地磁定向标本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样品采集是在实测剖面之后进行的。野外样品采集使用国产GSD‐1型手提式轻便取样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4~25 mm,长度一般为30~6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控制在0.5~3 m。在重要地层界线上、下部位进行加密采样,样品间距为0.1~0.2 m。分析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三叠系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属中偏弱。样品的天然剩磁强度为1.9×10-2~9.4×10-1 A/m,特征剩磁强度为3.9×10-2~5.0×10-1 A/m。大多数样品在退磁测试到550~600 ℃时,样品剩余磁化强度已衰减了90%~100%,表明岩样中的磁性载体基本上为磁铁矿。研究表明,在土隆群中获得了12个正向极性和11个反向极性带,这在中生代早期是一个中等频率的正、反向混合极性巨带,命名为土隆混合极性巨带,与ILLAVARA(依拉瓦拉)混合极性巨带相吻合。曲龙共巴组和德日荣组中仅测出2个小的反向极性带,其余样品均为正向极性,作者将该地层单元命名为土隆正向极性巨带,与GRAHAM正极性巨带相当。德日荣组上部为反向极性带。据此厘定了该区三叠系下统、中统和上统的界线。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纪磁性地层的深入研究,为该区三叠系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建立珠穆玛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古地磁样品数据库和三叠系磁性地层极性柱,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冈瓦纳大陆的演化、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消亡历史和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