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8.4 ka以来纳木错湖芯介形类组合的环境变化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对青藏高原中南部纳木错长332 cm的NMLCl孔湖芯研究发现,沉积物的介形类动物群计有6属15种。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和组合变化分析表明,这些介形类对环境条件具有敏感性,其组合能够很好地反映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8.4 ka以来具有三个不同的环境变化时期:早期在8 400~6 800 a B.P.,湖泊由浅向深发展,环境具有相对冷湿的特征;中期在6 800~2 500 a B.P.,湖泊深度逐渐加大,环境经历了暖湿—冷湿—冷干的变化,其中由冷湿向冷干的转化奠定了纳木错现今环境条件的基础;晚期在2 500~0 a B.P.,湖泊深度继续增加,这个时期的较早阶段,继续保持了前一时期的冷干特点,但湖水盐度可能开始增加,较晚阶段的冷干化加剧,陆面流水的活跃性大大降低。研究发现,纳木错NMLCl钻孔介形类黑色壳体的高峰值与介形类的最大生产量相一致,并且与沉积水动力条件增强相适应,指示了这些黑壳的产生与介形类的大量繁殖处于同一阶段,并且主要为异地搬运为主。钻孔中出现大量Candona幼虫壳体,其原因可能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迅速改变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